ESO 酒店
ESO 酒店圓頂
ESO 酒店內部
專訪ESO 酒店建築設計師菲利普.奧爾
借助影片《007:量子危機》,一座造型古怪的ESO 生態酒店出名了。現實中,這座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酒店鮮有人住,是歐洲南方天文臺科學家們的「避風港」。酒店建築師菲利普.奧爾在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對《007》並不感激,他表示:「《007》把ESO 酒店拍丑了,這座沙漠綠洲其實遠比電影裡更迷人、更堅固。」
文/ 週一妍
《007:量子危機》片尾,詹姆斯.邦德追逐黑幫老大多米尼克.格林到了沙漠。雙方廝殺之時,邦德走上一座沙漠酒店屋頂。那是一座異常奇特的酒店,頂層是碩大半透明的玻璃圓頂,酒店其餘的地方都被沙塵覆蓋。一陣酣戰過後,屋頂轟然坍塌,兩人從空中墜落到酒店大廳,出現在觀眾眼前又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原生態的木製牆壁??最終,爆炸中,酒店化為灰燼。
在現實世界,毀滅的酒店依舊存在。酒店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這是比撒哈拉大沙漠更乾旱的地區,好像火星表面般氣候嚴酷、寸草不生,甚至連細菌也不能存活。這座酒店名叫ESO酒店,即歐洲南方天文臺酒店;它的住客幾乎都是全世界一流的天文學家和工程師。原來,阿塔卡馬沙漠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促使它成為天文觀測的最佳地點,在沙漠中的賽羅.帕拉納爾高山頂峰,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此建設了一台世界上單一透鏡直徑最大的天文望遠鏡-「絕大望遠鏡」(VLT)。為了讓在艱苦條件下工作的科學家有個舒適的環境,ESO 酒店應運而生。
9+9德國建築設計師菲利普.奧爾和Dominik Schenkorz 接下這項任務,建築了一座真正的「沙漠避風港」-4 層高、120 間客房、有游泳池、有綠色植物的生態酒店。
「沙漠裡的房子不一定只能是艱苦的修道院集體宿舍,它可以是富有趣味的沙漠地標,並與環境產生有機對話。」菲利普告訴記者。同時,他透露,他來自德國奧爾與韋伯建築事務所。相比他的名字,他所屬的建築事務所更被中國人熟知:2004 年上海安亭新鎮、2007 年設計的大連魯迅藝術學院和2009 年將建成的上海最大植物園-辰山植物園的設計。奧爾本人參與了後兩者的設計。
中國西北窯洞的啟示
影片中的ESO 酒店可以用「豆腐渣」工程來形容。邦德和邦女郎雙雙被困在酒店的熊熊烈火中,不斷的爆炸和燃燒讓人懷疑這座樓是用蠟和燃燒彈做的。這讓建築師菲利普有些憤憤不平。「如今我的朋友經常拿『ESO』的不堪一擊跟我開玩笑。」在現實生活中,菲利普聲稱,「9 級地震都休想把它震垮」,而建築師對ESO 酒店的堅固自信的原因,歸功於中國西北窯洞的啟發。
與普通建築拔地而起不同,菲利普選擇反常規地把酒店「埋」到地下,4層樓的酒店均建在地平面以下。菲利普回憶說,1998 年末,他著手準備設計圖資料時,恰好看到中國黃土高坡上的千年古窯的介紹,經過千百年的風沙侵襲,這些古窯能夠保存完好,「我對這類建築的簡單實用主義深深著迷,豁然間,我得到一個啟示,可以把建築建在地下。」
對中國西北窯洞的仔細研究之後,菲利普又對類似的梅薩沃德的印第安壁屋,以及理查德.塞納的雕塑進行深入研究,設計出酒店雛形。它利用沙漠中現有的下陷地形,將建築水平展開嵌入地形中,如同堅實的水壩,頂面平整,主入口通過長長的下沉坡道進入主要的圓形大廳。當初,歐洲南方天文臺給菲利普的建築預算不多,採用「嵌入地形」的設計,幫助菲利普節省了很大一筆開銷。更重要的是,埋在地下的酒店依靠「地熱」,實現了不用空調卻四季如春的神話。智利阿塔卡瑪地區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最高可達25°C,夜晚最低為零下10°C。但酒店房屋所有的流通面積都在地下,於是恆久不變的地熱溫度-15°C 成為了它的天然空調,而暴露在外的混凝土表面則具有存貯熱能的功能,有助於調節室內溫度。「只有在極端寒冷的夜晚,酒店的單體房間才需要移動散熱器。」菲利普得意地告訴記者。
「設計中我們還借鑒了中國窯洞的抗震性,採用地形學和幾何學原理應對地理、地形以及氣候變化的挑戰。」菲利普解釋說,由於ESO 酒店位於阿塔卡馬沙漠中海拔2400 米的山峰上,這是一個多地震帶的環境,曾經發生過裡氏8.5 級地震。但由於這棟建築是嵌入地下的設計,所以一旦地震發生,它將隨著地震波一起漂移,成為一座「 移動酒店」。
「地下設計」解決了阿塔卡馬沙漠溫差、乾旱、曝曬、風沙和地震等諸多問題,但也隨之產生一個讓人棘手的問題:光線太暗,酒店離不開人工照明,但人工光將直接影響距離酒店2.5 公里遠的絕大望遠鏡的天文觀測。
「我們必須把光源控制在最小範圍內,整棟建築所有的光排放不能超過一隻100 瓦的燈泡。」菲利普首先想到的是把房間所有的開口都用特殊的屋面材料封閉,以防止光線外露。
室內外的冰火兩重天
《量子危機》最後,大漠中,邦德扔下了反派人物多米尼克,丟給他一罐機油,隨後驅車揚長而去。
到過沙漠的人都知道,大漠之中最貴的不是石油,不是黃金,而是水。阿塔卡馬沙漠是地球上最乾旱的地方,每10 年的降雨量,只能用毫米度量,沙漠的某些部分,數百年都沒有降水跡象。
建造ESO 酒店的過程中,負責運送水的,不是汽車,而是坦克。坦克車從2400 米的山角下,一噸噸水運送到沙漠深處。在菲利普看來,打造沙漠綠洲的關鍵,是水源充足。酒店內,除了足夠的水源供人飲用以及洗澡之外,菲利普執意要添加兩個外人看來可有可無的兩大附屬設施--一個五六十平方米的熱帶花園以及一個位於未來派圓屋頂下的游泳池。在電影《量子危機》中,當多米尼克與梅德拉諾將軍簽約壟斷水源的時候,背景依稀晃過一些綠色植物的影子,但這些零星植物只是點綴,酒店最中心的敞開式溫室才是一個真正的綠色世界。鬱鬱蔥蔥的熱帶植物和高大的棕櫚樹,四周遍佈小青蛙形狀的噴水頭向空中噴射水束,讓人恍然產生走進熱帶雨林。溫室旁邊的游泳池,通過自然蒸發加濕空氣。ESO 酒店外,空氣度僅為5%,酒店室內濕度則維持在讓人舒服的35%,濕度已高於我國規定冬季室內空氣需大於30% 的標準。
歐洲南方天文臺對菲利普的「水環境」相當滿意。天文臺的助理新聞官Raquel Yumi Shida 告訴記者,2002 年在酒店竣工前,所有天文臺工作人員只能選擇簡易金屬住宅箱度過漫漫長夜;惡劣的天氣讓科學家們因口乾、舌燥、咽痛選擇提前打道回府;一般駐智利的歐南台工作人員每隔4-5 星期輪換一批,但許多人都堅持不了這麼久。當ESO 酒店開張後,工作人員輪換期加長,大多數人回歐洲後皮膚還是潤潤的,沒有脫皮現象。
除了讓酒店內的住客能夠更好的享用水,菲利普還提供了所有住客一個欣賞水的好機會。在酒店造型設計時,他獨具匠心把酒店設計為L 形,其中朝南的一面最為狹長且立面暴露在外,其他三面嵌於地面之間。120 間房間戶戶朝南,住客打開窗戶走進陽台,幾千米外太平洋的壯麗風景盡收眼底。
與沙漠「共生」
建築學家格特.克勒評價ESO 酒店說,「它不像大多數酒店建築以經濟利益為目標,而是單純從特別的空間和建築美學上加以考量。」在荒蕪的沙漠建造一個史無前例的建築,菲利普也曾有過擔心。「任何一棟在都市裡看上去再標準不過的建築在沙漠中出現,只要有一點點設計不周,看上去都可能成為一個『怪物』。」菲利普對記者說。
在設計時,菲利普特別強調建築與環境的「共生性」,使建築與位於賽羅.帕拉納山頂的高科技的觀望台形成直接而富有意味的對比。酒店內部全部選用混凝土、鋼、玻璃、木頭等材料,暴露在外的立面使用粗糙的混凝土板,磚紅色的材質在風沙磨礪下與環境融為一體,有些顏色突兀的地方還被塗上紅色粉末,與沙漠的色調相吻合。
酒店唯一突出地平線的是由鋼骨架構成的穹頂,直徑達35 米;它從中部的休息區域升起,同時形成一個與望遠鏡上巨大的凹面鏡相對比的體量。茫茫沙漠中,整座建築只有微凸的圓頂弧透露出它的下面還存在著一個人造的世界。
「這個建築看上去像是一個自然的高原,長年累月強風的侵蝕,讓它產生斷垣殘壁的廢舊感,與沙漠融為一體。」菲利普表示。
《量子危機》中有一個鏡頭,兩個「波利國」的警察坐在ESO酒店主立面陽台悠閒地喝著啤酒,遙望遠處的太平洋。菲利普說:「設計這個西南向立面是一個極有趣的過程,一是需要尊重自然條件,另外是要滿足人的需要。起初,我們計劃用半透明的玻璃,後來我們發現玻璃的種種弊端,如白天過多的日照,和夜晚過多的人工光外露等,決定改用不透明材料。結果卻遭到歐南天文臺員工的強烈反對,長期與高科技器械打交道的他們極度渴望擁有一個自由開闊的視野。於是,我們接納了他們的建議,從120間客房的每一間向外伸出用作餐廳的涼廊,人們的視野可以從這裡穿過沙漠眺望太平洋的壯麗景色。」
據悉,整座酒店的建築共花費1100萬歐元;建築材料均屬於環保材料,不會導致任何污染,鑒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可謂是全球最別具一格的「綠色建築」了。但讓人遺憾的是,正由於人跡罕至的沙漠,大多數國際建築獎項的評委在評定前無法前往現場考察,導致這座建築失去許多應有的「禮遇」。而媒體記者也很快將它遺忘,ESO 酒店竣工那年,外界對它的報道加起來還不如《量子危機》熱映全球後來得多。
對此,英國《衛報》知名建築評論家Jonathan Glancey 站出來為ESO 酒店打抱不平。他表示,這種純真、樸素的建築雖不能被定義為「五星級」或「七星級」,「叫我說,我覺得它是百萬星級,因為在它頭頂上,擁有超過一百萬顆星星閃耀。」
「現代社會的摩天高樓努力使人們被人世間的慾望束縛得更緊,不斷渴望索取和花費,週而復始。ESO 酒店告訴我們需要將這一切終止,才能摘得最亮的那顆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