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獎 最新獲獎作品

蓋蒂圖片社攝影師約翰·摩爾的作品《貝·布托遇害後》獲得戰爭、災難類新聞單幅金獎。 這是2007年12月27日, 在巴基斯坦的拉瓦爾品第,巴人民黨領導人貝·布托遭遇自殺式爆炸襲擊身亡後,她的支持者悲痛不已。

法新社攝影師馬爾萬·納馬尼的作品《黎以衝突結束一週年》獲得非戰爭災難類重大新聞單幅金獎。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2007年8月14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一棟樓房頂部的屏幕顯示黎巴嫩真主黨領袖哈桑·納斯魯拉發表紀念黎以衝突一週年的電視講話。

中國攝影師李含軍的作品《大自然的報復》獲得自然及環境類新聞單幅金獎。 地處甘蒙省界的內蒙古阿拉善右旗突遭沙塵暴襲擊(2007年7月5日攝)。

中國攝影師李強的作品《生命之舞》獲得日常生活類新聞單幅金獎。 這是2007年8月11日,北京道培醫院,5歲患白血病的浙江義烏女孩吳依飛剛剛換上新連衣裙,在病房中為其他的小病友跳起了家鄉的舞蹈,站在門外的母親見此情形不禁落淚,而父親在一旁為她輕輕擦淚。

中國攝影師張村城的作品《人體熱的冷思考》獲得文化、藝術類新聞單幅金獎。 這是2007年3月10日,在廣東東莞舉行的一個活動上,一位人體模特在後台上休息。

攝影師克裡斯托弗·莫裡斯的作品《莫斯科的生活》獲得日常生活類新聞組照金獎。 這是2007年12月13日,一名女子走過俄羅斯莫斯科的地鐵通道。

這是2007年12月13日,人們乘坐俄羅斯莫斯科地鐵。

這是2007年12月11日,一輛帶廣告的公共汽車行駛在俄羅斯莫斯科街頭。

這是2007年12月14日,人們在俄羅斯莫斯科的一家夜總會。

這是2007年12月13日,一名女子站在俄羅斯莫斯科的地鐵通道裡。

這是2007年12月14日,人們在俄羅斯莫斯科的一家夜總會。

這是2007年12月15日,在俄羅斯莫斯科,一名女子參加俄羅斯小姐選美比賽。

這是2007年12月12日,人們走在俄羅斯莫斯科紅場附近的商業區。

這是2007年12月15日,俄羅斯小姐選美比賽在莫斯科舉行。

蓋蒂圖片社攝影師約翰·摩爾的作品《貝·布托遇刺前的最後時刻》獲得戰爭、災難類新聞組照金獎。 這是2007年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的拉瓦爾品第,巴人民黨領導人貝·布托參加一場競選活動。

這是2007年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的拉瓦爾品第,巴人民黨領導人貝·布托參加一場競選活動。

蓋蒂圖片社攝影師約翰·摩爾的作品《貝·布托遇刺前的最後時刻》獲得戰爭、災難類新聞組照金獎。 這是2007年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的拉瓦爾品第,巴人民黨領導人貝·布托從防彈車頂天窗向外揮手,幾分鐘後她遭到刺殺身亡。當時,她正準備離開競選活動的現場。

這是2007年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的拉瓦爾品第,一名刺殺巴人民黨領導人貝·布托的自殺式炸彈攜帶者引爆了炸彈。

這是2007年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一名巴人民黨領導人貝·布托的支持者在自殺式爆炸現場悲痛不已。

這是2007年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一名傷者在針對巴人民黨領導人貝·布托的自殺式爆炸現場等待救援。

這是2007年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的自殺式爆炸現場,一張巴人民黨領導人貝·布托的海報落在了爆炸遇難者遺體旁邊。遺體上覆蓋著人民黨的黨旗。

蓋蒂圖片社攝影師尤里爾·賽奈的作品《乍得難民營》獲得非戰爭災難類重大新聞組照金獎。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2007年4月17日,在乍得的戈茲貝達,一名蘇丹流亡兒童在難民營的醫院接受營養不良的治療。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2007年4月19日,落日降臨乍得靠近蘇丹邊境的哈比勒本國難民避難所。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2007年4月20日,在乍得靠近蘇丹邊境的哈比勒本國難民避難所,一名乍得男孩在日落時分踢足球。

踢足球的孩子們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2007年4月17日,在乍得的戈茲貝達難民營,因小兒麻痺症而殘疾的4歲蘇丹難民兒童在尿床後躺在地上。

中國攝影師陳慶港的作品《拉薩刻石者》獲得文化、藝術與娛樂類新聞組照金獎。 這是刻石人益西尼瑪和潔珍將刻著經文的石頭背上拉薩的藥王山頂。

中國攝影師陳慶港的作品《拉薩刻石者》獲得文化、藝術與娛樂類新聞組照金獎。 這是刻石人拉汪瓊珠和眾多人一起,向著巖壁上的石刻造像和經文朝拜。

這是藥王山下的千萬盞長明燈。

中國攝影師陳慶港的作品《拉薩刻石者》獲得文化、藝術與娛樂類新聞組照金獎。 這是刻石者們在他們修建的石塔下舉行宗教儀式。

這是站在石塔旁的一群年輕的刻石人。

這是一名信徒在藥王山上的石塔下五體投地。

這是兩名刻石人的孩子。

格日加是一位手藝很好的刻經人,常常會有人來找他,想請他為自己刻一塊石經。

石經塔還沒有建好,但每天已有好多人來圍著它吟頌佛經。

這是刻石人格吉一家五口走在向拉薩朝聖的路上。

蓋蒂圖片社攝影師布倫特·斯特頓的作品《被獵殺的山地大猩猩》獲得自然及環境類新聞組照金獎。 這是一隻在剛果(金)的維龍加國家公園被殺害的山地大猩猩的屍體(2007年7月24日攝)。

這是一隻在剛果(金)的維龍加國家公園被殺害的山地大猩猩的屍體(2007年7月24日攝)。

在剛果(金)的維龍加國家公園,保護區反獵組的巡邏隊員和當地民眾將被獵殺的大猩猩屍體抬出林區(2007年7月24日攝)。

在剛果(金)的維龍加國家公園,山地大猩猩的屍體被綁在木架上

丹麥《貝林時報》攝影師克裡斯蒂安·阿爾斯的作品《印度的巨變》獲得經濟及科技類新聞組照金獎。 幾名男子在觀看亞洲歷史最久的股票交易所--孟買股票交易所外的公告牌上顯示的最新消息(2007年12月12日攝)。

這是2007年12月9日拍攝的孟買城區的照片。

丹麥《貝林時報》攝影師克裡斯蒂安·阿爾斯的作品《印度的巨變》獲得經濟及科技類新聞組照金獎。 印度中產階級的人們在高消費地區班德拉的朱胡海灘上消遣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統計,印度有1100萬名兒童露宿街頭,其中至少有12.5萬在孟買的街頭過活。這是2007年12月10日拍攝的印度兒童。

這是印度孟買市區的一座新高爾夫球場,畫面遠處的背景是正在建設的摩天大樓(2007年12月11日攝)。

據悉印度5歲以下年齡段的兒童中有45%患有營養不良。這是2007年12月11日拍攝的印度兒童。

2007年12月14日,在班加羅爾老紡織區一家名為「奧利夫」的西班牙風味小館裡,上流階層的人們在柔和的燈光下品嚐白葡萄酒。

孟加拉國攝影師阿比爾·阿卜杜拉的作品《孟加拉國的硫酸襲擊受害者》獲得新聞人物與肖像組照金獎。 21歲的孟加拉國女孩哈希娜·阿克特在2004年拒絕一門婚事後受到硫酸襲擊,失去了一隻眼睛(2007年5月11日攝)。

孟加拉國男孩巴德沙在他三歲那年,因為土地糾紛,和他的母親一起遭到了硫酸襲擊(2007年6月11日攝)。

美國攝影師布魯克斯·克拉夫特的作品《布什在即將結束的第二任期》獲得非戰爭災難類重大新聞組照銀獎。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2007年11月2日,美國總統布什在南卡羅萊納州的傑克森堡會見部隊官員。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2007年11月8日,美國總統布什在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的軍隊醫院裡看望在阿富汗的一次襲擊中失去了左腿的一等兵尼古拉斯·克拉克。後者的身上佈滿了身體感應器。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2007年7月19日,美軍中士傑姆斯·凱文·湯斯在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等待布什總統的會見,而他的父母喬與凱西正幫他遮擋陽光。湯斯在伊拉克遭到路邊炸彈襲擊,因此失去了雙腿。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2007年5月18日,在華盛頓白宮南草坪上,第一夫人勞拉·布什等待布什總統。

這是2007年7月27日,羅英亞斯族難民居住位於孟加拉國條件惡劣的難民營帳篷裡。孟加拉國最南的城鎮代格納夫有104400名來自鄰國緬甸的羅英亞斯族難民,他們住在條件惡劣的臨時帳篷裡。

這是2007年6月28日,一名工人在大雨中清理灌木叢。

美國攝影師阿德萊斯·拉蒂夫的作品《緬甸示威》獲得戰爭、災難類新聞組照銀獎。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2007年9月27日,在緬甸仰光市中心,一卡車軍政府派來的防暴警察和士兵到達示威現場,開始驅散示威者。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2007年9月27日,在緬甸仰光,士兵用煙霧彈驅散示威者。

中國攝影師紀力元的作品《痛失親人》獲得戰爭、災難類新聞單幅銀獎。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2007年5月12日,瀋陽一男青年因與父親吵架後爬上8樓廣告牌欲尋短見,家人苦勸9小時也沒能改變他的輕生念頭,最後在親人撕心裂肺的呼喚聲中跳樓身亡。

由美國零重力公司(Zero G)發佈的照片《漂浮的霍金》獲得經濟及科技類新聞單幅銀獎。 這是2007年4月26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中)在大西洋上空的飛機中體驗失重飛行。

中國攝影師柯皓的作品《犯規?》獲得體育類新聞單幅銀獎。 這是2007年9月23日,在武漢體育中心,中國女足隊員韓端(左)與挪威女足隊員弗爾斯塔德拼搶。當天,中國女足在2007年女足世界盃1/4決賽中0:1負於挪威隊。

印度攝影師拉菲克·馬克布勒的作品《斯利那加的暴力》獲得戰爭、災難類新聞單幅銅獎。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2007年1月4日,在印控克什米爾夏季首府斯利那加,受傷的M斯林婦女從被示威者用石頭砸壞的警車裡向外看。

中國攝影師李建剛的作品《商潮》獲得經濟及科技類新聞單幅銅獎。 2007年10月上旬,颱風「羅莎」帶來的暴雨讓中國杭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水災。許多受災的賣鞋商戶將被大水淹過鞋子擺在附近的公園內,邊晾曬,邊賤賣。

中國攝影師何建的作品《劍道練習者》獲得體育類新聞單幅銅獎。 這是2007年8月23日,在中國廣州一家劍道館內,兩名年輕人在竹簾後面練習對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sakicom 的頭像
    osakicom

    osaki無名部落格

    osakic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