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大家都看過,真實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單就反腐敗的工作來說,被稱為「廉政特種部隊」的香港廉政公署頗有心得。作為國際社會公認的卓有成效的反貪機構,其行之有效的調查、預防、教育「三管齊下」的反貪模式,一直為全球許多機構效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致力於反貪腐、隱姓埋名的「地下工作者」——「反貪腐臥底」,他們工作經歷的精彩和驚險,完全可以和好萊塢大片媲美。

  總部設在港島中環東昌大廈的香港廉政公署,擁有1300多名職員,被稱為香港最精幹、反應最快速的「廉政特種部隊」,也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卓有成效的反貪機構。

  在香港廉署裡,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撒手鑭」——臥底,即派工作人員打入懷疑有犯罪行為的機構內部,或者潛伏在犯罪嫌疑人身邊,取得信任,搜集證據。30多年來,這批隱姓埋名的反貪「地下工作者」,令香港「廉潔之都」的美譽得以保持。

  1.「大齡青年」為做臥底「裝嫩」

  現任香港廉署總調查主任的蘇干明,當年就曾充當臥底,調查一樁貪腐案。離開校門多年的他,需要燙時尚的髮型,到美容院敷面膜,扮成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還要收黑錢、大量飲酒、頻繁出入夜總會,夜夜笙歌……受盡良心責備,但最後終於破了大案。

  蘇干明接受記者訪問時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遊戲機產業大行其道,可說是商家的一塊肥肉。負責發放遊戲廳營業執照的影視娛樂事務處牌照部職員,自然成為商家賄賂的對象。1990年,廉政公署懷疑該政府部門內有人以個人或集團形式貪腐,於是展開了調查。

  廉政公署決定派人進入影視娛樂事務處做臥底搞調查,這位臥底就是蘇干明。當時28歲的蘇干明,曾在澳大利亞廉政機構工作了四五年,後來又為香港廉政公署效力了四五年。

  為了到影視娛樂事務處做臥底,蘇干明要扮成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行政主任,其難度跟扮成影片《逃學威龍》裡的周星星差不多。為了瞭解當時大學畢業生的風貌,蘇干明與廉政公署調查組的同事一起,到大學的餐廳裡進行資料搜集,觀察大學生們的衣著、談吐,記錄他們使用的時髦詞彙。

  蘇干明笑著說:「當時我已畢業多年,年紀、打扮都與大學生格格不入,為了避免被識破真實身份,我除了要完全掌握嫌疑犯的背景,也要專程去大學餐廳裡學習大學生們的衣著談吐。最困難的是『洗腦』,從心底接受即將扮演的角色,反覆練習被叫到真名時毫無反應!」

  掌握了以上所需的情況後,蘇干明進行了「變臉行動」。他到髮型屋做頭髮,又生平第一次到美容院裡敷面膜、做美容,痛得大叫。「變臉行動」令他脫胎換骨。此後,蘇干明加入影視娛樂事務處,成了一名發牌官,隨時準備揭發貪腐罪行。

  2.每天對著鏡子提醒自己:我是臥底,不能被引誘!

  加入影視娛樂事務處的最初3個月,蘇干明苦無線索,每天都要處理排山倒海的發牌工作,這令他思緒混亂,開始擔心情報是否有誤,或是自己已被識破。就在他認為可以抽身而退的時候,一個「糖衣陷阱」卻「適時」地浮出水面。

「當時和影視娛樂事務處的同事一起出去吃飯,吃的都是鮑參翅肚,喝的都是名酒,3個人吃飯便要5000多港元。他們又帶我去夜總會,一邊為我引薦商舖的老闆,一邊飲酒,還有美女相陪。他們見我吃喝玩樂都很享受,便認定我與他們一樣,都是貪官!」蘇干明細說了當年親身經歷的「受賄三部曲」。

  果然,不久,同為發牌官的同事便塞了3萬港元給他。當他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同事表示,有一家遊戲廳的營業執照還未發出,而正是蘇干明負責那家遊戲廳的發牌事宜,並暗示他盡快辦理。

  在前來擔任臥底之前,蘇干明已請示過律政署(1997年7月1日起改稱為「律政司」)。律政署的代表給了他「特赦令」:只要蘇干明是在上司的指示下執行任務,便可免予起訴。

  有「特赦令」在手,蘇干明於是接受了這筆賄款。此後便財源滾滾——在半年裡分得賄款30多萬港元,相當於行政主任月薪的30倍!

  說到這裡,蘇干明坦言:「當時,我的心跳得很快。一方面,要做貪官了,這與自己的性格有衝突;另一方面,我每天和影視娛樂事務處的同事在一起,產生了感情。所以,每天清早我洗臉時,都對著鏡子提醒自己:我是廉政公署的調查主任,不能受引誘!」

  充當臥底9個月,蘇干明終於搜集到了足夠的罪證。廉政公署將15名涉案人員緝拿歸案。

  3.「我懷疑你是廉署臥底」

  在9個月的臥底生涯中,蘇干明幾次險被疑犯識破身份。最初,疑犯只是默默觀察他的舉動,之後藉故登門拜訪,3個月後終於出動,約蘇干明去「洗澡」。大家赤條條浸在水裡,無法錄音,蘇干明只好強記談話內容,事後將線索筆錄下來。

  蘇干明與疑犯熟絡後,仍不能疏於防範,有一晚大家喝酒喝到有點兒醉意時,有人突然對蘇干明說:「我懷疑你是廉署臥底!」當時,蘇干明靈機一動,回答說:「是!」大家都目瞪口呆。接著,蘇干明幽默地說:「開玩笑吧!」此後便無人再追問。可見「無間道」生涯有多不易。

  作為臥底,蘇干明感到最難受的是,不能跟任何人,包括家人,透露調查的詳情。他很慶幸娶到了一位百分百支持他且很有默契的太太。在他「失蹤」9個月、有家不能回的日子裡,太太從來不抱怨。在不能見面的日子裡,他倆有一套特別的聯絡方法維繫感情。蘇干明的妻子搖身一變,成了他的「姐姐」。「我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不可能有太太,與她一起上街要稱呼『姐姐』。」

  做臥底的人要經過「洗腦」,即使有人在街上直呼真名,也要置之不理。接近疑犯時,說太多話會露馬腳,話太少又會令人懷疑。蘇干明說,有一次,疑犯不斷呼喚自己的假名,自己卻良久未有反應,非常驚險。

  臥底生涯總是危機重重。蘇干明曾在凌晨時分和疑犯「交易」,幸好廉署的同事「總有一個在附近」,即使是再偏僻的地方,他也可以看到廉署同事的車,或者看見男女同事在毫無情調的地方「浪漫散步」,保護他的安全。

  4.臥底沒機會「再來一次」

  與蘇干明一樣,Sunny(化名)也是廉署的臥底,曾協助廉署偵破多宗貪污罪案。

  談到多年當臥底的感受時,Sunny形容那是「百般滋味在心頭」:孤單是難免的;每天的工作都要詳細記錄下來;一切有關調查的事都不能告訴任何人。所以,每當臥底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時,Sunny索性連飯也不回家吃,以免在家人面前露出破綻。

  不過,Sunny說,每次行動過後,都要面對不能言喻的失落。「也許是太投入吧,戲假情真,始終需要點兒時間才能把自己從扮演的角色中抽身出來。」
Sunny說,他從沒因為當臥底而害怕,因為他知道,廉署的兄弟們就在周圍。不過,當講到一宗臥底行動時,他說自己曾擔心過好一陣子,因為當行動發展到尾聲時,他忽然發現,自己會和嫌疑犯一起被捕!

  那次行動是他的首次臥底行動。一天,Sunny與一名嫌疑人在旺角,行經一家珠寶店,嫌疑人告訴Sunny,廉署正對自己進行調查,珠寶店內可能有「埋伏」,要Sunny小心提防。

  Sunny認為,以「扮演」來形容臥底的工作最恰當不過:「其實做臥底就像在拍戲,要熟讀劇本,要入戲,戲一定要逼真才不會被識破。臥底跟演員唯一的分別就是,臥底完全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雖然如此,Sunny說,他從來不後悔當臥底,也不打算把臥底這個身份「洗底」。「我要藉著扮演不同的角色,讓貪腐分子知道,貪腐是一種高風險的罪行。」

  5.「不能誘人犯法」是臥底的職業道德

  香港廉署執行處成立於1995年,1999年起開辦了亞洲第一個「臥底培訓班」。培訓地點是秘密的,每期的12名學員至少要接受兩個星期的「密集式」訓練。培訓內容五花八門,經常三更半夜才下課。

  臥底人員必須忠誠,具備勇氣、保密觀念和獻身精神。進入「臥底培訓班」的人,要在自願的基礎上經受嚴格挑選。候選者必須通過一項由香港大學設計的心理測驗,還要通過一系列「關卡」。目前「任期」最長的臥底做了5年。臥底人員的男女比例為4比1。

  廉署派出臥底的程序相當嚴格,案件涉及重大貪腐行為,難以調查時,才會派出臥底。統計顯示,從1995年開始,每年約有20宗案件需要派出臥底進行調查。廉署嚴格要求臥底「不能誘人犯法」,這也可以說是臥底的職業道德。

  香港廉署臥底聲譽極佳,不少東南亞國家的反貪機構派出精英到香港受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sakic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